我开始琢磨“医德”这事儿,是因为身边有朋友看病遇到些闹心事儿。我就想着,自己去亲身感受感受这医德到底都啥样。
我先去了家附近的小诊所。一进去,大夫就热情招呼我,问我哪儿不舒服。我就瞎编了个症状,说最近头疼。大夫就开始给我检查,这儿摸摸那儿看看,还问我最近休息咋样,压力大不大啥的。然后就给我开了药,还仔细跟我说咋吃,让我注意休息。感觉这小诊所大夫还挺贴心,这就算是一种“亲民版”医德,对病人就像对自己家人似的。
接着我去了个大医院。挂了专家号,好家伙,人那叫一个多。等了老半天终于轮到我了,专家倒是很专业,问了我一堆问题,然后开了一堆检查单。我去做检查,等结果又等了好久。拿着结果再去找专家,专家看了结果,三言两语就给我定了治疗方案。虽然感觉专家有点忙,跟我交流时间不多,但确实是凭专业能力在治病,这算“专业版”医德。
后来我又去了一家私立医院。一进去,服务那叫一个周到,护士小姐姐又是递水又是引路的。大夫也挺和善,不过在给我检查的时候,感觉他一直在推荐他们医院的各种套餐和高端治疗手段。感觉有点过度推销了,但服务态度是真挺这算“服务版”医德。
我还去了社区医院。社区医院的大夫感觉就像邻家大叔大妈,跟我聊天可亲切了。给我看病的时候,也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,就实实在在地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开点便宜又管用的药。这就是“实惠版”医德,为病人着想,不浪费钱。
经过这一圈实践,我算是见识了“医德”的各种版本。每个版本都有它的特点,有好的地方,也有让人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。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夫们都能多站在病人的角度想想,把病人的健康和感受真正放在心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