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啥要搞这个分类指南
上礼拜整理资料,发现笔记本上写的什么“小场”、“特摄系”、“音街组”乱七八糟一团糟。想找个具体信息,自己都看不懂当初记的啥玩意儿。脑子一热,不行!必须搞个明白人一看就懂的分类法。
第一次尝试:按风格硬分
傻乎乎坐书桌前,把记得的地偶团按脑子里的印象分组:可爱型、帅气型、搞怪型、乐队型……还列了张表。
结果完全行不通!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跑去看了个叫“彩虹糖纸”的团,现场明明是穿水手服唱萌曲的小可爱,一查资料,人家主打歌居然翻唱的是重金属经典!成员访谈还说目标是成为“视觉系革命团”。当场蒙圈,我这表填“可爱”还是“乐队”?填个寂寞!纸上分类跟现场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第二次折腾:按演出场地分
换个思路,觉得场地大小总该靠谱?大点儿的Livehouse一档,小破地下室一档,临时搭的街头小舞台一档。
跑去新宿一个据说是“小场”的地下室看演出。
好家伙!那地下室挤得跟沙丁鱼罐头似的,空调就是个摆设,汗味混着香水味直冲脑门。舞台离第一排就两步远,主唱妹子唱嗨了直接踩我旁边观众凳子上了(还好人瘦)。你说这叫小场?体验感爆炸!转头再看资料里所谓“中档场”,是个正经小剧场,结果那天观众稀稀拉拉不到五十人,冷气飕飕的,台上妹子喊“大家跳起来!”台下零星几声“——”,氛围还不如小场热闹。场地大小完全不能代表演出风格和体验!这路又堵死了。
差点放弃的时候悟了
后来连着蹲了几个不同团的现场,累得跟狗一样,坐末班电车回家时突然被个荧光棒砸了头(后排大哥打CALL太激烈),这“当头一棒”倒是给我砸明白了!关键不是团本身,是看他们的人!
终极分类法:按观众成分搞
爬起来就在手机上记重点,回家熬到凌晨三点整出个雏形:
核心就三层:
- 第一层看粉丝结构:是死忠厨占大头天天追?还是路人观众看热闹图开心?还是硬核技术流专门研究打CALL?
- 第二层看互动模式:是全场整齐划一军训式应援?还是自由发挥各玩各的?有没有特殊call本?
- 第三层看圈子氛围:粉丝群排外不排外?有没有公认大佬带队?新粉进去会不会被当空气?
实战检验,真香!
拿最近看到的新团“猫耳电流”试了试:
1. 现场扫一眼人群,大叔比例奇高,好几个穿着痛T,手里的应援棒比我命都长(专业!)。粉丝结构稳了——硬核老炮带新兵。
2. 演出开始,一首歌前奏刚响,左边大叔就低吼一声“イェイ!”,右边小弟立刻跟上“ヨイショ!”,全场瞬间动作统一像排练过。这互动模式盖章——精密作战部队。
3. 中场休息想找人聊两句,刚凑近一群交流热烈的大哥,其中一位冷冷飘过来一句:“新参?位置让一下,我们要对光棒进行最终调整。”氛围懂了——壁垒森严。
唰唰记上:“猫耳电流 – 硬核新兵营 – 精密作战部队 – 壁垒森严”,成了!这套路比瞎分风格准一百倍,小白看了也能大概猜出是什么氛围场。
别被什么“萌系”“摇滚”这些花哨标签忽悠了,真正决定一个地偶团是什么“版本”的,是台下那帮疯狂(或者佛系)的人,还有他们怎么玩的。照这个土法子分,包你少走弯路,起码不会被粉丝大佬的冷眼冻伤了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