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一大早就开始了这一出,儿子在客厅里嗷嗷喊,说是小伙伴要来家里玩。我这个当爹的,只能爬起来准备着。
孩子进门那会儿
门铃叮咚叮咚地响,我开门一看,是两个小男孩,个子比儿子还矮半截,穿着卡通T恤,脸蛋儿红扑扑的,站得笔直。其中一个特机灵,眨巴着眼睛就喊:“叔叔”那声音脆生的,还带点儿奶味儿。我一把将俩小鬼请进屋,儿子早窜出来,拉着他俩冲进房间了。
我顺手倒了点果汁,准备端过去。探头一看,仨娃子正趴在床上打游戏,屏幕闪得花花绿绿的。那个小机灵鬼一边操纵角色,一边给儿子支招:“快,左拐左拐,捡那个道具!”动作利索不说,还笑个没完,露出两颗小虎牙。儿子也跟着咯咯乐,以前玩这种游戏时,他可没这么带劲儿过。我心里嘀咕:这朋友挺会带动氛围,难怪儿子整天念叨。
观察中的发现
午饭时,我特意点了外卖披萨。仨娃围着小桌子坐那小机灵鬼居然主动帮儿子拉椅子,嘴里还念叨:“小心点,别绊着。”吃的时候更是逗人,他一手拿叉子,一手护着纸巾,掉了渣儿还不忘收拾。吃完后,他起身就说:“我来洗碗叔叔?”儿子在旁懒洋洋地揉肚子,相比之下,这朋友简直是活宝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下午天气我带着他们去小区公园溜达。小机灵鬼二话不说就牵着我儿子的手,直奔秋千区。推着荡秋千时,他嗓门亮亮地指挥:“腿抬高,别怕摔,我扶着你!”儿子本来畏畏缩缩的,这下子胆子大了,荡得老高,俩小子笑成狗样。我一边扶着,一边琢磨:这孩子咋这么懂事?像是自带光环一样。
背后的原因分析
送朋友回家路上,我问起来才弄明白。原来他是独生子,爸妈工作忙,平时都由爷爷奶奶管。老人家讲究规矩,从小教他啥事都得主动帮忙,笑脸对人。这下子说得通了:家教到位,孩子自然讨喜。
- 培养独立性:从小做家务,习惯了服务别人。
- 表达礼貌:见人打招呼已成习惯,笑容也自然。
- 情感连接:在家少人陪,出来玩就热情释放。
回家后我跟媳妇儿念叨这事。她一拍大腿说:“咱儿子也该学着点儿,你看人家多黏人。”当晚就行动了,我把儿子叫来,当面演练如何招呼朋友。教他怎么用“请”和“谢谢”,结果小家伙学着学着就烦了,歪在沙发上嘟囔:“累死人呀。”媳妇儿气得直接瞪眼,我只能打圆场:教育急不得,得慢慢来。
最终结论
那以后隔三差五,小机灵鬼常来串门。儿子被他带得也活泼起来,起码不再整天闷着打游戏。我,算是悟透了:孩子的朋友就是面镜子,不光看儿子缺点,还提醒我们父母得加把劲教。
这经验为啥重要?前年我单位搞了个项目,一帮同事为点小事吵翻天。有个老大姐劝架就说:“瞅瞅你们,不如人家孩子懂事!”结果大伙儿哈哈笑,火气都消了。想想也是,人情世故这东西,孩子都懂,大人反倒忘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