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要说这蛐蛐的学名叫啥,其实吧,简单得很,就叫蟋蟀。这名字听着就挺亲切的,不像是什么高大上的学名,容易记。我小时候可没少抓蛐蛐儿玩,那可是童年一大乐趣!
记得那时候,一到夏天晚上,田埂上、草丛里,到处都是蛐蛐叫唤的声音,唧唧喳喳的,热闹得很。我们几个小伙伴就拿着小瓶子,拿着小铲子,跑到田里去抓蛐蛐。那蛐蛐可机灵了,一看见人影就立马躲起来,得费好大劲才能捉到。抓到之后,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瓶子里,用小草盖住瓶口,生怕它跑了。
晚上睡觉前,我还喜欢把瓶子放在床头,听着蛐蛐叫,听着听着就睡着了。那叫声,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温馨的。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么方便,什么资料都能在网上查到,我们想了解蛐蛐,只能去翻看一些旧书,或者问村里的老人。
后来长大了,才知道这蛐蛐学名叫蟋蟀,还有好多种呢! 网上查资料才知道,这蟋蟀科的昆虫,种类繁多,全世界已知的有2500多种,中国也有不少。我以前抓的那些,大概就是常见的中华蟋蟀吧,个头不大,但是叫声响亮。
蟋蟀种类 | 特征 | 叫声 |
---|---|---|
中华蟋蟀 | 体长约20毫米,黑色或褐色 | 响亮,急促 |
大棺头蟋蟀 | 头部较大 | 响亮,低沉 |
其它种类 | 形态各异 | 种类繁多,各有特点 |
再后来,我还了解到,蛐蛐不光好玩,还有药用价值呢!据说,它可以利尿消肿,治疗一些肾脏疾病。当然,这方面我不是很懂,只是在网上看到的一些资料,大家可别轻易尝试,还是得听医生的。
说到这斗蛐蛐,那也是一门学问!以前老人们没事就喜欢斗蛐蛐,那可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文化。现在虽然少了,但是网上还是能找到不少相关的信息。这斗蛐蛐,得先挑个好蛐蛐,得看它的体型、颜色、叫声,还要看它的斗性,挑个强壮的,好斗的。然后还得给它做好训练,让它熟悉场地,增强战斗力。这就像玩游戏一样,得讲究策略和技巧,才能赢。
这抓蛐蛐,其实也有技巧的。可不是随便抓就能抓到的。得选对时间,一般晚上比较容易抓到。得选对地点,那些草比较茂盛的地方,或者靠近水源的地方,蛐蛐比较多。还得讲究方法,不能太用力,不然会把蛐蛐弄伤了。
现在想起来,抓蛐蛐的那些日子,真是快乐的时光。现在虽然不怎么抓蛐蛐了,但是偶尔在晚上听到蛐蛐叫,还是会想起童年的快乐时光。
我还记得,以前看电视,或者在一些古诗词里,经常会看到关于蛐蛐的描写。比如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”,这句诗就描写了蛐蛐随着季节变化而活动的习性。以前觉得这诗挺有意思的,现在想想,其实也挺有道理的。
对了,我还下载过一个关于昆虫的手机游戏,里面就有蛐蛐。虽然游戏里蛐蛐的形象跟现实中的不太一样,但是玩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。游戏里面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蛐蛐,还可以让它们互相比赛,看谁叫的声音更大,更持久。
游戏名称 | 平台 | 玩法 |
---|---|---|
昆虫世界(举例) | 安卓/IOS | 收集、养成、对战 |
这游戏下载安装也挺简单的,一般在应用商店搜索一下就能找到。当然,这只是我玩过的一个游戏,还有很多其他的昆虫游戏,大家可以自己去探索一下。
蛐蛐,学名蟋蟀,这小小的昆虫,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回忆,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大家对蛐蛐还有什么了解呢?或者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可以分享一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