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孩提是指多少岁?
嘿,兄弟们!近在玩一款古代题材的游戏,里面经常提到“孩提”,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指七八岁的小屁孩,结果发现完全错了!
后来查了一下资料,原来“孩提”是指 两三岁 的孩子!
这可把我给乐坏了,没想到古代人对孩子的年龄划分还挺细致的。
孩提 其实就是指刚开始会说话,咿呀学语的时候。
古人给不同年龄段的人起了很多有意思的称谓,比如:
年龄阶段 | 称谓 | 含义 |
---|---|---|
不满周岁 | 襁褓 | 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布,象征着婴儿的弱小无助 |
两三岁 | 孩提 |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 |
八九岁 | 总角 | 指儿童时期,男孩扎头发,女孩梳辫子 |
十岁以下 | 黄口 | 指儿童,形容儿童口齿尚不伶俐 |
二十岁 | 弱冠 | 指男子成年,可以戴上帽子,象征着成年的标志 |
三十岁 | 而立 | 指男子到了三十岁,应该有所建树 |
四十岁 | 不惑 | 指男子到了四十岁,不再迷惑,心智成熟 |
五十岁 | 知命 | 指男子到了五十岁,开始明白天命 |
六十岁 | 耳顺 | 指男子到了六十岁,耳聪目明,做事顺心 |
七十岁 | 从心 | 指男子到了七十岁,可以随心所欲,不受外物所扰 |
八十岁 | 耄耋 | 指男子到了八十岁,头发稀疏,牙齿脱落,形容年老 |
九十岁 | 期颐 | 指男子到了九十岁,寿命已近极限,形容长寿 |
怎么样,是不是很有意思?
这些年龄称谓不仅可以用来描述人物的年龄,还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。
比如,在一些古代小说中,作者会用这些称谓来突出人物的年龄特征,从而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命运。
举个例子:
小说中,如果描述一个孩提时期的孩子,就可能会用“孩提”这个词来表现孩子的无忧无虑和天真烂漫。
而如果描述一个中年男子,就可能会用“而立”这个词来表现男子的责任感和进取心。
所以,下次在玩游戏或者看小说的时候,如果遇到这些古代的年龄称谓,可不要再傻乎乎地以为只是简单的数字哦!
你也可以去看看一些古代诗词,里面也经常用到这些年龄称谓,比如:
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的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”,就是用“垂髫”来指代儿童,表现桃花源中人们的闲适生活。
李白《长干行》中的“郎骑竹马来,绕床弄青梅”,就是用“竹马来”来指代童年玩伴,表现男女之间纯真的感情。
玩游戏不仅是玩游戏,还可以从中学习很多知识,是不是很酷?
你也说说看,你平时在游戏里都遇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古代称谓?